翻开菜单,你敢尝试狮子的头、中国夫妻的肺吗?
不要慌,糟糕翻译带来的胆战心惊即将成为过去时。一支来自美国的创业团队正在抓紧研发全新的Stackdin智慧点餐系统,可以实现一键点餐,让更多人走进中餐馆轻松领略地道中国风味。
该创业项目的负责人范嘉泓(John Fan)发现,与国内大大小小的餐厅基本都使用电子点餐系统相比,纽约很多餐厅还留恋着纸质菜单。在他看来,一方面,中餐厅菜品的复杂程度往往更高,光是一道水煮鱼就要用上27种食材和调料,现有的大平台很难在餐厅运营的很多方面上实现精准计算;另一方面,中餐厅很多菜品例如佛跳墙、松鼠鱼等若是仅用文字阐释,不懂中文的消费者仍会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因此高度依赖图片的呈现。
瞄准这些痛点,Stackdin创业团队花了两年时间开发智能系统,餐厅端和顾客端的应用都已显露雏形。
有了Stackdin的应用后,餐厅的店主将拥有专属的AI餐厅小助手:其AI模型不仅可以分析库存、计算每日营业额,还能精准算出每一种食材的毛利率,告诉店主“一个鸡蛋做成什么菜能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或者每个菜品的动态定价、营销。而要得到这些答案的方式也很简单,只需要店主在对话框内提出问题而已。
而在AI点餐小助手那端,顾客动了一下手指,“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平台在背后通过4个步骤来实现一键点餐的服务。
首先是味蕾数据生成:将网络上数以万计的图片文字叠加收集到的数据,标上诸如卡路里、咸甜等不同的标签,从而投喂出一个AI模型。如今足够多的高质量数据,可以转化为5000至10000个味蕾标签。
有了味蕾标签,相当于生成了一张庞大的味蕾网络,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收集每个人的点餐习惯,形成标签绑定。购物习惯和浏览菜单的时间,都会成为系统判断顾客口味喜好的依据。如果你今天在菜单里多看了辣味一眼,下次点餐可能就更无法忘掉川湘菜系的容颜。
一张味蕾网络,一张点餐习惯网络,两者间重叠的数据点便能匹配出相应的味蕾组合。最后只要通过一些简单问题的设计,改变数据的权重,就能实现消费者“此时此刻喜欢吃什么”的精准计算,以智能“帮”点节省20%的时间成本,做到个性化推荐。而点餐系统本身也在训练模型,这是一个双向生成的过程。
自2月中旬Beta测试启动、4月大规模推出产品以来,已有数家餐厅对Stackdin的AI餐饮系统产生兴趣,其中包括美国数家餐饮公司。目前,这一模型可以在奶茶店等不超过100个菜品的店铺实现较高的成功率。范嘉泓告诉记者,Stackdin计划在2023年底至2024年一季度落地应用于纽约的50-150家餐厅,通过不断提高算力,预计2024年可以达到更高的计算精准度,真正抓住客户的胃和心灵。
通过投喂经过筛选的有限数据集,也即正确的信息,创业团队希望训练出一个小而美的AI模型,借此打开精准广告、定制菜单的大门,乃至在未来拓展到医疗等更多的领域。
显然,在AI技术的加持下,对智能餐饮更深入的想象,已经走在探索道路上了。
作者:唐玮婕 周家琪
编辑:商慧
本站资源仅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发布的内容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微信:tuk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