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来经常与互联网创业者打交道,在这个人人都想创业的年代里,每位创业者脑洞大开,苦思冥想着每一个用户需求和用户场景。而在笔者看来,检验创业项目是否靠谱的标准只有两点,第一是能否满足用户刚需,第二是能否构建使用场景。

创业者在打磨产品时往往会遭遇这样一些矛盾:臆想用户需求,无法抓住用户刚需;构建了用户场景,却无法培育用户刚需;抓住了刚需却无法构建场景。笔者想用这些天遇见的三个不靠谱案例来说明刚需和场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创业者们遭遇的矛盾。

案例一:无刚需,无场景

十个不创业的理由-三个不靠谱的创业案例,看互联网创业的“刚需和场景”

臆造用户需求,甚至臆造刚需的问题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比比皆是。这类创业者可谓是最不靠谱的创业者。

例如笔者前几天遇到一个创业者,他的创业项目是大学校园恋爱应用,他希望通过这样一款应用搭建平台、覆盖全国,满足不擅言谈的理工男的恋爱需求。而他开启这样一个项目的原因是他身边的理工男开玩笑要他帮忙介绍女朋友。

这样一个项目当然是一个不靠谱的项目。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恋爱的需求和场景,通过这样一个维度来看这位创业者的项目有多么不靠谱。

恋爱确实是理工男们的刚需(当然笔者也有很多朋友认为恋爱并算不上是刚需),但是专门通过一个恋爱的平台进行恋爱是不是刚需就非常值得商榷。因为微信以及QQ作为强关系链条,远比这样一个平台更适合恋爱聊天。

从场景这个维度来看,这样一款产品仅仅包含聊天的功能,实际上也是被微信完虐的。恋爱实际上可以算的上是一个O2O的场景,一般的场景应该是校园线下活动认识后加微信聊天,感觉不错后再通过大众点评团一个餐厅深入交流,吃完饭后再用滴滴打个车去电影院看个“道士下山”。最后即使是去酒店,也可以用过微信支付扫码解决。

那么,恋爱完全可以通过微信解决,甚至微信一条龙式的服务也更加完美,那么我为什么要用你这样一款校园恋爱平台呢?这样一款产品最后岂不是要沦为校园约跑神器?

案例二:有刚需,无场景

有些创业项目实际上面临着有刚需、无场景的问题。这些创业者确实认识到了用户的刚性需求,而且产品也正在朝用户需求的角度发力,产品也确实做的很精致、有调性,但是这类产品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用户没有驱动力来使用这样一款产品,最后虽然用户下来了APP在手机中,但往往一个星期难得打开一次,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产品最终沦为鸡肋。

这类产品在工具类应用里非常普遍,驾考宝典算是一个,前些天笔者专访的一款宠物喂养APP也算是一个。

以笔者专访的宠物喂养APP为例,虽然确实很多狗主人面临着不懂喂养小狗的问题,但是狗主人一旦遭遇问题时,往往不是向一个时效性不够强、准确度不够高的手机APP求助,而是直接向有经验的狗友、宠物医院的医生电话沟通甚至是上门沟通。

面对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产品团队主要采取了雇佣全职专家团队进行资讯服务,以及通过事件营销提升产品曝光度这两种办法。这些方法虽然确实有一定的成效,但最大的问题依旧是没有构建一个宠物主人“遇到就会想到”的场景。

驾考宝典面临的问题实际上也是如此。的确,几乎所有学员都会用到驾考宝典这样一款产品。但驾考宝典在科目一过后遭遇长时间雪藏,科目四后惨遭卸载的例子在笔者身边比比皆是,而在科目一使用到科目四卸载的这大半年时间里,驾考宝典变现的渠道几乎为零。这实际上正是没有构建有效场景网罗用户的集中体现。

案例三:有场景,无刚需

还有这样一种创业项目,创业者面临着有场景,无刚需的问题。这样一种创业项目更多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长尾需求,创业者通过搭建了一个平台来实现这些消费场景。但是这种消费需求并不是刚性需求,只是可有可无的,所以也面临着举步维艰的问题。

笔者曾经与这样一个“专注于做家常菜”的项目沟通过,这个项目,希望通过家常菜来满足北漂白领的“寻求家的安慰”的心理需求。为了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创业团队也构建了大量的场景,比如进入小区进行地推,说服社区的赋闲劳动力成为平台上的C端,用众包模式向用户提供拿手的私房菜。

但是这样一个项目虽然构建了足够多的消费场景,也确实满足了一部分白领的长尾需求,但是却面临了大量的问题。

这样一种长尾需求毕竟还是小众需求,对于白领们来说,所谓了“家的味道”可吃可不吃。在走完补贴大战的阶段后,白领们的消费习惯依旧没有建立起来,重新回到了美团以及饿了么这样的大平台上。

对于平台上的赋闲劳动力来说,这样收入往往也是“长尾收入”,实际上同样是可赚可不赚。盈利模式上,这一项目采取了平台与服务者收入分成方式,但“兼/职”的性质是的平台对服务商(也就是社区赋闲劳动力)没有形成较强约束力,出现了部分服务商脱离平台直接与消费端对接的情况,平台形同虚设。所以这一创业项目呈现出了非常尴尬的状态。

场景和需求要融入生活

互联网的创业浪潮正在渗透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打车、购物、资讯、理财、社交、旅行、订餐等等无一例外都烙上了互联网的印记。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应用虽然一时名声大噪,但是昙花一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脸萌、足记;一些应用却可以始终保持不俗的热度,打车应用中Uber、滴滴快递如此,订餐应用中美团、饿了么如此,理财应用支付宝如此,社交应用微信还是如此。

靠谱的项目无疑不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来看问题,他们满足的要不就是用户刚需,要不就是对日后用户应用场景的把握。创业者要做的项目一定是通过刚需和场景两个痛点融入到用户生活里一部分的产品,而不是昙花一现的产品。

这种新的融入能否给用户带来更新更好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否是用户真实需求的,是否是科技可以给用户带来的对生活、对工作更好的辅助?如果这些回答都是“是”,那么项目一定是靠谱的项目,如果不是,那么这样的创业一定是在哗众取宠。